龍山湖夏韻
——渾江水岸的22℃清涼
當盛夏熱浪席卷城市,吉林省長白山腹地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——白山市渾江區龍山湖,卻以恒定的22℃清涼之境與獨特的文化魅力,成為消夏避暑的熱門之選。伴隨沈白高鐵駛入通車倒計時,這片綠意盎然的生態寶地,正憑借清涼資源與深厚的漁獵文化底蘊,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。 生態清涼,長白山麓的生態清涼勝地 晨光初透,薄霧輕籠的湖面如鏡,倒映著山脈巍峨。民宿經營者王女士感慨:“此地日可納涼湖畔,夜可觀璀璨星河,是遠離塵囂的清涼凈土。”據監測,湖區夏季平均氣溫穩定在22℃,較市區低5至8℃。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28.66千個,空氣質量常年達國家一級標準,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空調房和城市綠肺。 掬一捧龍山湖的水,清澈見底的水中卵石錯落,魚群悠然穿梭。這般澄澈水質滋養鰱魚、細鱗魚等多種經濟魚類及豐富水生生物,為靜謐湖泊注入盎然生機。 非遺新生,百年放排技藝駛入新航程 凝結先民智慧的龍山湖放排技藝已傳承百年。放排人以麻繩捆扎駕馭原木順流而下,木排如龍的景象成為獨特水上文化符號。去年國慶,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家生率隊扎制巨型木排,其壯麗場景登上新華社《秀我中華》欄目,以古老技藝獻禮祖國。 如今,文旅融合使這門技藝煥發新生,成為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。江面上,經驗豐富的放排人正演示如何將原木緊密捆扎,岸邊陳列著數十年前放排人使用的工具。從木材篩選、捆扎固定到順流放運,完整呈現這項傳承百年的水運智慧,讓人仿佛親歷木排破浪前行的震撼時刻。 漁獵新篇,光影交織里的“漁”悅交響 鄰近的三道溝鎮以獨特漁獵文化為亮點。百年夜捕習俗注入現代元素——LED燈沿漁網亮起,宛若星河墜入湖面。“電燈環保又明亮,聚魚效果更佳,夜捕也增產。”老漁民張大爺欣喜介紹。 此地更完整地傳承著百年冬捕習俗。寒冬時節,身著傳統羊皮襖、頭戴狗皮帽的漁民以古老技法收獲肥美鮮魚,每年舉辦的盛大漁獵文化節上,游客可目睹魚躍冰湖的盛景,品味全魚宴,參與頭魚拍賣,沉浸式感受東北特有的冰雪漁獵豪情。 綠韻生金:山水滋養的幸福回響 龍山湖的“清涼經濟”正有力帶動鄉村振興。環湖村落已興起30余家特色民宿與農家樂,村民自產的五味子、雞心果等特產成為游客競相選購的伴手禮。“去年民宿收入可觀,高鐵開通后前景更佳。”村民老李喜悅滿懷。部分村民更直接參與景區運營服務,獲得了穩定增收渠道。 沈白高鐵開通在即,這座生態與文化交融的寶藏之地,將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四海賓朋。在22℃的恒溫清涼里,長白山的生態畫卷、百年漁獵的文明印記與鄉村新生的喜悅,共同交織成動人心弦的盛夏禮贊——龍山湖不僅是都市人追尋的詩意棲所,更是綠水青山轉化為富民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,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畫卷正于此徐徐舒展。 初審:郭小宇 復審:韓鐵英 終審:曹夢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