閆英學
小暑過后,天氣異常炎熱,酷暑難耐。
熱浪一波又一波,接連不斷,弄得人有些寢食不安。此刻,讓我想起了兒時住在鄉下的日子,想起母親給我們編織的一把把蒲草扇子。
童年,是在鄉下的一個小村子里度過的。
在村后不遠處,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,寬不過五十米,站在老宅后側的土墻上,就可以看見那條小河的大堤。
小河雖然不寬,但是一到夏季,河水有時會暴漲,渾濁的河水夾雜一些樹葉子、草棍子橫沖直撞。在我們村和對岸那個村子之間,有一座石橋,那些從上游沖下來的雜物,常常被那座石橋的幾個石墩子給攔住,咆哮的河水卷起老高老高的浪花。
多數時間,河水是平靜的,也是清澈的。在河水靠近岸邊的地方,生長著一片片蒲草,直挺挺、綠油油,受到河水的滋潤,到了夏天長勢非常快,高的都在一米以上,有的還高出了人的個頭。蒲草伸展出的葉子晃晃悠悠,一些水鳥落在上面覓食,或是飛來飛去、“唧唧”玩耍,弄得蒲草東倒西歪,看上去有些“浪漫”。
鄉下人都說“蒲草是個寶,編織離不了。”這話一點也不假。
住在鄉下,蒲草的作用實在太大了,編織扇子、墊子、席子、草鞋,還有枕頭,蒲草的用處簡直數不勝數。
兒時的夏天,我總能看見母親給我們編織蒲草扇子。從記事的時候起,母親哄我們睡覺時,一邊給我們哼兒歌,一邊用手搖動著那把蒲草扇子。
蒲草扇子多半是圓形,再插上一個巴掌長的小木棍,固定在最下端。為了美觀和耐用,有的人家還把那個用于固定的木根也用蒲草編織在里面,母親就是這樣編織蒲草扇子的。
母親編織的蒲草扇子有許多好看的圖案和花紋,不像有的人家那樣簡單地一上一下“編馬蓮垛”。母親把對兒女的愛,都編進了一把把蒲草扇子里。
夕陽西下,鄉下人吃飯早,大人孩子圍坐在大柳樹下或是陰涼一些的墻根下,人手一把蒲草扇子,聽人講笑話、說故事,不但身上涼快,也會驅散周圍“嗡嗡”叫的蚊子和“小咬”的進攻。
鄉下的夏天,雖然窗戶全部打開了,但空氣還是悶熱悶熱的。睡覺前,每人手里一把蒲草扇子,邊說話邊扇風,搖著搖著,也就慢慢進入夢鄉。
蒲草成熟后,蒲草中間伸出來的“蒲草棒”,孩子很喜歡,大大的蒲草棒像是一根根誘人的“香腸”,直挺挺地“站立”在蒲草中間。但此時的蒲草還是軟軟的、濕漉漉的,很輕,割下一大捆,也沒有多少重量。
割下的蒲草,除了編織一些來年夏天使用的扇子以外,人們還用它編織墊子、簾子、草鞋等。
母親年年都給我們編織蒲草扇子,也不知道用壞了多少把。在炎熱的夏天,我們是在蒲草扇子的風涼下,度過了一個個酷暑,在蒲草扇子的味道中漸漸長大成人……
又是一個盛夏,在公園綠地或是湖畔散步時,清風襲來,總會聞到一股股蒲草的清香,那一把把蒲草扇子,便又展現在了我的面前,心于是變得安寧自在,清涼許多。
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
地址: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